野三关网 (www.yesanguan.com.cn) 欢迎您! 野三关同城便民信息免费发布平台!
好店入驻
微信扫一扫打开
免费入驻好店
发布信息
微信扫一扫打开
免费发布信息
野头条  >  美食  >  揭秘:野三关的“喝二两”是怎样走红全国的,已被注册为商标
揭秘:野三关的“喝二两”是怎样走红全国的,已被注册为商标
2023年09月06日 21:37   浏览:3   来源:野三关网



喝二两”是怎样走红的

文/谭德忠




在荆楚名镇巴东野三关有一条名符其实的千年老街,位于老街南门入口处有一栋80后私宅,大门悬挂着一块金字招牌,名曰“喝二两”。它是恩施州建州前后,巴东进入改革开放时代、民营经济起步发展的代表作。


1980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当时的巴东县野三关区农民邓习元夫妇,见一里多路长的野三关老街上,只有国营的两家食堂外售面点食品,且数量有限,服务态度欠佳,于是冒险成为野三关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夫妻俩从卖馒包子油条做起,创办了野三关第一家个体餐馆——“喝二两”。


改革开放激活了野三关街市,浙江,湖南,四川,本省孝感仙桃汉川天门等地商贩视野三关为风水宝地,呼亲唤友纷至沓来,在此租房或搭建摊棚贩卖服装,日杂百货等农村所需的物资,以路为市,搭棚支摊,不分日期,天天赶场,日流量达数千人之多。

“喝二两”当家的邓习元,原本是区木业社一名木工,妻子张忠翠在家务农,有一儿一女。当时野三关集镇除有区政府外,还有国营性质的综合社、木业社、铁业社、缝纫社、理发社等几家集体企业和人民食堂、知青食堂,整个集镇房屋不过百栋,常住居民以及流动客商算起来有几千人。巴鹤省道穿越集镇,南至巴东县城,北通鹤峰,车水马龙,天晴尘土飞扬,下雨满街泥浆。


此前,邓习元因木工社散伙而回家,每月没有了三十元工资,一家生计仅靠几亩薄田艰辛维持。当时野三关尚无面条加工厂,百姓吃上一顿面条都很难。79年,邓习元和妻子张忠翠在家开办了一家面条加工厂,但也仅维持了一年因多种原因关张。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不断从山外吹来,部分野三关人的思想悄然发生改变。1980年的一天晚上,天门客商张小红等几位外来商贩在邓习元家歇脚时,提议邓习元开办一家餐馆,方便大家解决一日三餐和投宿问题。

早有创业意愿的邓习元夫妇说干就干。将自家的几间土屋稍加修葺,开起了第一家由本地人开的小餐馆,后来又开张了有十多个床位的旅社。当时,野三关区个体私营企业注册为零记录。



野三关是以土家人为主的聚居区,土家人尚饮,赶场的农民在买包子馒头充饥时,总会打上二两苞谷酒过过酒瘾,于是,邓习元将餐馆取名“喝二两”。

餐馆开业后,往来商贩、货运司机以及一些上街赶场的人总喜欢到“喝二两”去下个馆子。据邓习元回忆,那时下个馆子,一块五角钱可以吃饱喝足,二两酒只要一角八分钱,炒个肉丝四角二,打个豆腐汤一角八,吃根油条一角钱,最贵的卤猪头肉才五角七分钱一斤。


喝二两的走红源于恩施建州之后,野三关籍的巴东宣传部干部张安立偶遇“喝二两”,他看到餐馆门口一群赶场的农民背着背笼,拿着打杵子,围着小店就着包子馒头大口喝酒,便拍摄了一张新闻照片,作品取名“喝二两”,发表在一家中央级大报。当时正值改革开放,照片获得中国新闻摄影比赛银奖。


由于照片在纸媒上广泛传播或转发,“喝二两”这个名字也就响遍了全国。后来,“喝二两”由于位置又恰好位于集镇南端,是主街道的入口或出口,便演变成野三关集镇的一个地标名称。


前些年,野三关老街启动棚改项目时,有奖补资金,邓习元又自筹20多万元,在保持原来风格的基础上,将“喝二两”重新包装升级成金字招牌,使之成为了老街的一道风景。2006年,野三关镇在全州第一个开通了乡镇公交车,“喝二两”作为停靠地名成了公交车语音播报的内容之一,如今的喝二两被注册为商标,受法律保护,不可滥用,邓习元夫妇年事已高安享晚年,儿女们各自围绕“喝二两”带来的富面效应把事业经营的风生水起,原址目前已成为前来野三关旅游的网红打卡地。



40年风雨兼程,40年沧海巨变。野三关镇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实现了空前的时代跨越,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伴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机遇,踏着不同的奋斗征程,奋勇开创着美好未来……喝二两的走红正是恩施州建州四十年以来草根经济由弱变强逐步做大的鲜活样本。


作者简介

谭德忠:巴东野三关人,现从事福彩销售工作。穿行文字中,咀嚼着生活的平平仄仄。有千余件作品散见于国家、省、州主流媒体。


来源:你好巴东

头条号
野三关网
介绍
野三关便民信息网,为你提供野三关房产、野三关招聘、顺风车拼车、生活服务、交友、二手车、宠物、车辆服务、周边游等海量野三关分类信息平台,充分满足您免费查看/发布信息的需求。野三关便民信息,专业的分类信息网站,野三关信息发布平台。
推荐头条